7月1日,歙县正式出梅,随即迎来持续高温晴热天气。面对“汛情刚稳、旱情即起”的严峻形势,郑村镇党委政府闻“旱”而动、迅即响应,坚决扛牢防汛抗旱政治责任,将工作重心由防汛转向抗旱,全面部署落实各项应对措施,确保平稳转段、安全度旱。
旱情研判早预警。密切跟踪气象水文变化,强化监测预警。依托辖区河道监控系统,对4条主要河流、13条沟渠、1个水库及12个抗旱水站实施水位流量日监测。加密与上级部门会商,同步开展农作物旱情评估调查2次。通过微信群推送科普防汛抗旱知识及防范技巧10余次,发放节水倡议书3000份,有效提升群众自主防范意识和能力。
设施整治除风险。加快推进节水灌溉设施检修和应急水源储备工作。抢抓汛后窗口期,完成12座抗旱水站及6台水泵检修维护,确保设备性能完好、随时启用。重点清淤疏浚骨干渠道13条及关键节点水井、窨井6个,完成大母堨、鲍南堨及110余座山塘等农业灌溉设施蓄水,持续巩固抗旱水源储备基础。
联动强基保重点。强化网格化研判调度,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。组建应急队伍6支,储备抽水泵6台,执行“先生活、后生产”原则,改造提升自来水管网600余米,优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。入户走访种植大户52家等,收集并解决抗旱难题22条。提前与丰乐河水库协商调水事宜,保障3000余亩粮田关键需水。
科学调水,汛旱并防。下步,郑村镇将统筹抓好抗旱防汛工作,严密监测旱情、墒情、雨情、水情变化,严防旱涝并发、旱涝急转,不断提高旱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。
(汪姣姣)
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